2014年6月27日

保密、突襲 銀行這回沒逃命機會



保密、突襲 銀行這回沒逃命機會
中國時報 2014-06-27

 驚呼聲中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丟出打房震撼彈,看似一切突然,但這局已布了3個月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過往都會廣徵銀行意見,這回保密到家,就連平日與央行密集接觸的公股行庫都坦言:被蒙在鼓裡。

 牽動央行出手關鍵,是銀行對打房態度南轅北轍,這讓房市控管變成多頭馬車。彭淮南昨日講得很直接,各銀行因為利益不同、態度不同,對房貸管控鬆緊也有差別,到最後就是互相告狀,難有寧日。

 早在選擇性信用管制初期,央行就注意到漏網之魚,最早是去年上半年,當時大台北投資客紛紛「南進」,瞄準桃園航空城及桃園縣升格利多,在青埔、南崁及八德炒作,讓央行芒刺在背,原本要快刀斬亂麻。

 問過銀行一輪,多數銀行都「暗嵌」,傳回來的消息都是:目前還好、透過自律管制就可以了。加上當時信用管制剛實施,會造成多大效果都還不知道,銀行獻上緩兵之計,成功讓央行打消擴大管制念頭。


 未料過了1年,桃園當地炒風未見收斂,還蔓延到八里、五股及泰山等,眼看既有信用管制政策亟需亡羊補牢,找來銀行再問過,態度卻是180度大轉彎:央行要管就直接管,免得漏網之魚都進了其他銀行網裡。

 原因不難想像,央行啟動打房後,房貸餘額明顯萎縮,銀行都慌了,大台北不能做,只好往周邊鄉鎮做,但公股行庫有配合政策的緊箍咒罩著,只得看著民營銀行吃香喝辣,不滿情緒已到爆發邊緣。

 於是乎,所謂的「自律管制」,變成打房政策的大漏洞,各銀行因利益不同,對房市管控力道意見相左,各走各的結果,既有信用管制有如虛設,與其如此,央行乾脆「看數字決策」,漲幅不合理就下手。

 但就怕風聲傳出會打草驚蛇,反讓銀行搶到逃命波,央行這1個月刻意不找銀行喝咖啡,就連徵詢的電話都不打,甚至釋出沒急迫性的煙霧彈。突襲作法果然奏效,讓銀行直呼這手下的好重,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